自行車零組件產業

本案例為中區一家專業自行車零組件製造廠,現有員工百餘人,廠內設備包含CNC車銑床、測試機、鐳雕機等共計71台生產設備。作為精密加工產業,其生產效率與品質管理對企業競爭力至關重要。

導入前痛點/導入後改善

在推動智慧製造轉型之前,企業面臨生產資訊不透明、管理效率低落等多項挑戰。透過深入診斷,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生產管理、排程規劃及設備管理三大面向,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日常營運效率,更制約了企業的成長潛力。

A close-up view of a business document with charts and graphs on a wooden desk.

生產管理效率低落

現場生產管理完全依賴人工紙本作業進行統計,每台設備狀態記錄需耗時約6分鐘,且生產數量的統計更需要1小時的人力報工時間。 這種傳統的作業方式不僅耗時費力,更導致資訊傳遞出現嚴重延遲,使管理階層無法即時掌握實際的生產狀況,嚴重影響整體管理效率。

生產效率提升

透過機聯網系統的導入,企業在生產效率上取得顯著提升。
設備狀態查詢時間從原本每台需要6分鐘大幅縮減至15秒,生產數量的統計作業時間也從1小時降至15秒,整體設備時間可動率更提升了25%。
這些改善不僅優化了日常作業流程,更為產能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
生產排程規劃困難

由於缺乏即時且準確的產能資訊,當業務部門接獲緊急訂單時,無法快速進行產能評估與交期安排。同時,各部門之間的資訊傳遞存在落差,不僅影響接單決策的準確性,也造成產能調配上的困難。這種資訊不透明的情況,經常導致生產進度追蹤困難,增加交期延誤的風險。

管理決策優化

即時監控平台的建置徹底改變了管理模式。管理階層能夠透過行動化平台即時掌握生產現況,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進行決策。跨部門溝通更加順暢,資訊落差大幅減少,使得產能調配和排程規劃更加精準,顯著提升了企業整體的營運效率和決策品質。

job, office, team
milling, machining, industry

設備管理效能不彰

廠內設備缺乏即時監控機制,無法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狀況。當設備發生故障時,由於缺乏系統性的記錄和分析,難以追蹤故障原因並進行預防性維護。 此外,廠內CNC機台的控制器包含三種不同品牌,增加了設備整合的技術難度,使得建立統一的管理系統變得更加困難。

數位化轉型效益

透過本次首期25台CNC車銑床的機聯網導入,成功解決了跨品牌設備整合的技術挑戰,實現了多種不同控制器的統一管理。系統建置後,設備異常能夠即時被發現並進行處理,機台故障原因可被準確記錄並進行分析,為預防性維護建立了數據基礎。
透過即時監控平台,管理者可隨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態,並根據歷史數據進行設備保養排程,有效降低了非預期停機的發生。這套數位化管理系統不僅提升了設備管理效率,更為企業建立了完整的設備健康管理機制,為後續擴大智慧製造規模奠定了成功基礎。

智慧製造整體規劃

建置多元化機聯網系統

.CNC車銑床聯網
.建立統一化數據採集平台,相容多品牌控制器
.透過網路線與網卡整改,確保穩定的數據傳輸

即時監控平台建置

.開發RWD響應式行動版監控介面
.提供設備稼動率、完工數量、故障狀態等即時資訊
.支援遠端監控,實現跨區域生產管理

數位轉型推動方案

生產數據分析系統開發

.建立產能預測模型,提供訂單交期評估依據
.整合歷史生產數據,分析最佳產能配置方案
.設計異常預警機制,即時通知相關人員處理

智慧化管理系統整合

.導入電子工單系統,實現無紙化生產管理
.建立設備預防保養排程機制,降低非計畫性停機
.整合ERP系統,實現生產資訊即時同步

返回頂端